進入內容區塊

當我們老在一起

青銀共居

  • FB
  • Plurk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字級設定:
  • 小字
  • 一般
  • 大字
青銀共居
服務簡介
現行居住扶助以協助青年融入城市、青壯成家、長者空巢陪伴、弱者安定為規劃原則,本市針對不同居住族群的需求,進行政策優化的研議,在社會住宅基地植入不同族群專案類型的「試驗計畫」,106年著眼於人生光譜中,協助離巢出入城市青年及空巢期長輩進行方案研擬、試行,推動全臺第1處「三峽北大青銀共居」共計3戶;109年起辦理「新店央北跨世代共居」共計29戶,聚焦於人與人交流、社區由內而外之串聯,希藉由政府帶頭試辦能帶動至民間租賃業、銀髮及長照產業擴大推動。
 
一、三峽北大青銀共居試辦計畫

在106年,全臺第一處「青銀共居」基地誕生並正式召募,基地位於本市第一處自行興辦的「三峽北大社會住宅」,本基地源於民國86年臺北縣政府時期擬定之「臺北縣臺北大學特定區開發工程用地區段徵收拆遷補償安置計畫」,規劃興建總戶數396戶,本市將其中28戶作為青年社會住宅,考量本基地皆為3房2廳之房型(1套房、2雅房),將3戶合併規劃為青銀共居試驗戶。

分階段試驗說明

(一) 第一期體驗營:以3天2夜之型式邀請對青銀共居有興趣之青年及長輩報名參與,體驗營內容包含共餐共食、社區參訪、共居生活體驗內容等。希能從青銀實際互動及意見蒐集中,續研擬未來長期共居之可行性及推動模式。
(二) 第二期半年longstay:招租人數為9至11人(部分套房可住2人),當申請人數超過時,將進行兩階段甄選。成立甄選小組,由管理單位依申請人書面資料建議排序,提經甄選小組初篩擇選及面談後公告入住名單,採「共識」、「共學」、「共創」三階段社區營造培養凝聚力,期間共居戶倘有不適應之情形可隨時退租並不扣押金。
(三) 第三階段1年長居:採1年長居模式,持續辦理三階段社區營造,調整並蒐集長輩及青年對青銀共居意見,以利後續建立長期租賃關係,本案原則比照青年社會住宅承租條件,青年最長承租6年、長輩12年。

 
第一階段體驗營
圖 3 三峽北大社宅青銀共居分階段計畫
  
第二階段半年lonstay
第三階段長居

(二)共享空間設計—共餐、共樂、共作
三峽北大青銀共居提供3戶3房2廳(每戶為1套房2雅房)之房型,將3戶傳統三房兩廳格局合併做社群經營,並透過公共空間功能區隔之設計理念,為使3戶能有效交流往來,每戶共享空間(客廳、餐廳)各設置一主題,分別為「共餐」、「共樂」及「共作」(表1及圖4),並以電子鎖方式以利互動,讓不同房間的人有機會到別戶公共空間,製作更多交流可能性。如:想煮東西一起吃的時候就到共餐戶、想安靜做事的時候就去共作廳、想唱歌看打麻將的時候就去共樂廳。
 
空間設計在共居中是非常重要的,必須確保私空間與公空間分隔,才能住的舒適又兼具社群互動,值得注意的是,應保留個人完整的私領域空間,即使很小也沒關係,當我們有時間整理自己與充分休息,才能與社群有深層真實的連結,讓每個人在這互動中都是舒適的。
 
共享空間
&
開放時間
共居模式設計 設計理念
圖示
表1 三峽北大共享空間規劃
共餐
10:00-22:00
老老共居(3老) 預設長輩常開伙。餐廳則是聚餐的地方,晚餐後不會有活動;傢俱選購以復古性復古為主,以增加長輩對空間之認同感。
共樂
13:00-04:00
青青共居(3青) 青年較可接受吵雜、作息較晚,可於本空間唱卡拉ok、看電視、打麻將。
共作24小時
青銀共居(1老2青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為 24小時開放,屬工作性質。
 
圖 4三峽北大共享空間

(三)社區營造模式—共識、共學、共創
社區營造活動規劃「共識(共居默契建立)」、「共學(啟動營造期)」、「共創(擴大期)」三階段,讓室友形成一個緊密社群,將其影響力擴張到社區(圖5):
1.共識(共居默契建立):為促進互動及互識之時期,此階段由管理單位協助包含許多示範型活動,如:召開家庭會議、擬定生活公約、選出負責人(財務、器材、觀察者等)、舉辦相識活動等,讓室友有機會在社群中表達,營造歸屬感,整個社群慢慢學習如何為團體思考、共同生活。
2.共學(啟動營造期):為價值觀分享之時期,室友已有彼此相處之默契,由管理單位從旁協助舉辦懂老知青或青銀皆有興趣之課程,深化對彼此的認識。
3.共創(擴大期):為合作回饋社區之時期,視共居室友相處情形擴大至本社區、社宅之社群活動,社群活動主導權回歸到共居者本身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5
三峽北大社區營造透過三階段社區營造,由內部社群建立共識,並將社群能量擴展至外部社區,期間有發生長輩間生活習慣之磨合,但可觀察到在共居生活中,培養室友自主性、凝聚力極為重要,而我們以社區營造作為培養室友成為有機自治的群體,以自主解決生活中產生的紛爭,管理單位從旁協助室友,並長期互動及記錄觀察相關情形,續將於試辦階段後期檢視住戶居住回饋及建議。

二、新店央北跨世代共居

109年,逐漸擴大試驗規模至另一處基地-「新店央北社會住宅」,為使社區能相互交流,協助社會住宅住戶更能融入社區共同生活,規劃29戶「跨世代共居種子戶」,透過共享空間的提供、前期社群培力之能量,提供社區住戶良好的交流平臺,以增加住戶間的交流,凝聚社區意識。新店央北社宅共 1,070 戶,於109年9月正式入住,除可食地景、健身房、戶外共融式遊具、屋頂農園等開放空間外,1樓空間並規劃多功能空間、兒童遊戲室、閱覽室等3處共享空間。
我們期待增進長輩青年互相交流、彼此支持,形成跨越老中青三代的共居生活社區,作為示範種子戶,期能為社會住宅的推動形塑更多元的樣貌,協助本市家庭、青年及長者均能有更多元自在的居住選擇,達到不同階段、更有效益的居住協助,幫助市民更進一步從安居到社群參與、培力回饋,從進入城市、融入城市到反饋城市,成為新北正能量的重要種籽。


(一)分階段辦理
新店央北跨世代共居分為2階段,說明如下:
1.首期半年共居:首期半年共居係藉「培力課程」(圖6)及「回饋提案之執行」(圖7),盤點並了解社區組成。
2.第二期一年6個月長居:為強化種子戶及社區間交流,能夠彼此學習,凝聚社區意識,續辦理簽約3年,提供穩定長期之社區能量。
圖6培力課程
 
圖7 種子提案執行圖

(二)共享空間設計—打造3處共享空間
新店央北跨世代共居則提供套房、2房、3房之多房型選擇,並於社區規劃3處共享空間(多功能空間、兒童遊戲室、閱覽室),設計理念以界定成人與孩童使用空間功能外,期透過共享空間提供做為種子戶回饋方案之執行空間,亦作為社區居民促進情感之空間(表2及圖8)。
空間 容納人數 設計理念 圖示
表 2 新店央北社宅共享空間


多功能空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50-100人 可辦理大型會議及活動等
兒童遊戲室 20-50人 可提供社區居民親子育樂等
閱覽室
 
20-50人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
可提供居民書報閱覽室、舉辦小型活動等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圖 8 新店央北社宅共享空間
共享空間平面圖 兒童閱覽室
多功能空間 閱覽室

(三)社區提案回饋課程
為加強社區連結,種子戶每月提供至少2小時提案回饋課程,為達「建立社群緊密度」及「關注兒童陪伴」社區互助互伴之目的,回饋提案以「居家生活」、「親子兒童」、「體育休閒」及「心靈成長」等為主題(圖9)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圖9


 
瀏覽人次:14001 人 更新日期:2022-09-07
收合